為陳明貴99個展而寫
韜性虛懷翰苑珍 暉窗鏤才景恆春
豪情揮灑翻江海 隨性鋪陳點劈皴
寂寂硯泥酣素月 紛紛落筆迥紅塵
開襟承古出新葉 不老丹青逸妙神
韜暉書屋
颱風過後,風停雨靜,正是中秋前夕,乘著夜色,到位於建國北路十樓的韜暉書屋,訪陳明貴先生。
一入門,墨香撲鼻, 一幅竹莊老人上官周畫於晚笑堂的六呎長軸,自高處懸垂而下,慧眼清心的普賢菩薩,莊嚴地在白象前席地而坐。右側紅木銅環四角高櫃前,張掛著對開米黃古雅素 宣,行草灑脫地寫著程顥《秋月》詩:「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隔斷紅塵三十里,白雲紅葉兩悠悠。
落款「庚寅中秋前一日陳明貴書」,開合灑脫線條犀利,神采奕奕中透著些文人的優游。詩中無一處寫月,卻在墨韻中,處處浸染著月色;字裡淨雅清逸,遊 絲牽帶,氤氳然流露著些清逸雅潤。當你從玄關轉身走進屋裡,一輪明月竟當頭迎面而來,灑進一室清輝。你急急一逕走到窗前,唉呀!秋光月色,竟然那樣澄明皎 潔地安於韜暉書屋正中央的窗框中!你不禁要懷疑:庚寅的中秋夜景,是否也是主人筆下的傑作?
韜暉書屋從內湖喬遷至此,一樣的明式傢俱,一樣的窗明几淨。大隱隱於市,在此俯視美麗華旋轉的大摩天輪、快速公路飛馳的光影、霓虹燈繁華炫麗的變幻,人世紛紜已遙遙遠隔。在此,閉門即是深山,可以絕塵去慮,抒放懷抱,優遊自得。
書
在大學時代就得過書法組第一名的他,追求二王優雅的氣韻,心儀高古的晉唐風貌
溥儒、彭醇士的自在書風,長年筆墨耕耘,基奠豐厚的人文特質。無論是傳統書法、前衛書法或大字榜書,五體皆擅成績斐然。華梵教授黃智揚在「臺灣畫家書法解 析」一文裡,把他歸類在「表現型畫家書法。他的行草,縱橫瀟灑恣肆縱放,線條多元節奏活潑,墨色層次豐富,空間張力十足,流露寬博舒放筆墨酣暢的美。
黃 篤生先生曾為之書齋命名曰:「不勤」,名為不勤,其實最勤。他深知「欲得生富貴,須下死工夫」的道理,堅持,成為生命中最重要的原則。作為專業藝術家,他 的敬業精神,也表現在對磨墨的堅持上。他說:「書家磨墨寫字,同和尚念經一樣,是最平常不過的事。」寫字畫畫前,一邊啜飲,一邊讀書,一邊
疾徐地磨墨,讓心情沉澱下來,也在墨香中醞釀新局。
幾十年的琢磨錘鍊,磨進了傳統書法的漢魏風骨、晉唐神韻,磨進了萬古長空石破天驚的現代書藝,也磨進了詩詞聯語的文人書風,更磨進了宋元明清以來范寬、郭熙、李唐、王蒙等大家的滋養。就這樣,磨出了亂象中的氣定神閒,磨出了「胸有方心、身無媚骨
的文化人格。如今之古人,在沒有電視、沒有電腦的世界裡,十年磨一劍,磨得書畫裡,墨韻淋漓、墨光照眼;磨得創作中,墨華躍動、墨氣逼人。
畫
「韜暉書屋」是周澄先生福至心靈為其書齋之所命名。入室「江派」山水,不勤齋「沖霄漢 起宏圖」上爭古人的雄心,與多年把玩摩挲文物雅翫的美感體驗、經常雅士 文友的交遊切磋,再加上三十餘年的逐墨生涯,積累成源遠流長的胸中丘壑,在韜暉書屋蓄積豐沛能量。他豐富的情感、敏銳的感受、細膩深到的美感體悟,一一透 過凌厲的筆墨流轉,於是虛實渺遠的生香活態,便活潑潑地出於其腕中指上。
郭河陽論畫有云:「山有可望者、可遊者、可居者。
他的山水畫作,常採全景式的構圖,佈局雄渾造境奇崛,平遠、高遠、深遠一旦決定,千仞山勢的空間深度立出,重山疊嶂便隨之繁密有序地曲折盤桓。「筆自縱橫意 自閒,寫山隨意似遊山,臨溪知有高人住,茂樹繁陰屋數間。」吾人順著小徑遊山,一窺幽深寧靜、遠離塵世的山林,有時雲滿山頭,有時則岵峴蒼翠。蜿蜒而上, 明暗皴擦的山石,生意盎然的苔點,旺盛蓬勃的生命力,交織興起,置身其間,谷風習習,衫袖飄飛。幾棵造型奇絕虯曲勁健的蒼松,有時兩幹交斜互視有情,有時 枝枒參差姿態奇特,龍鱗偃仰枝幹穿插,濃密蓊鬱姿態橫生,加上茸茸密密的松針,就是整幅山水的畫眼。
有時以畫面中心為視覺焦點,下半幅的 樹幹奇特地懸空俯視,下探空靈,彷彿壓縮之後,蘊涵釋放的能量,構成整個畫面極大的張力;而水淨山清石幽台明,平臺小屋勾勒勁潔,畫中人物線條簡潔精練, 三兩筆就勾勒出「高揖風塵謝世緣」的高士來。置身其中,彷彿聽得見亭中罄欬,樹下敲棋。
細膩密緻的筆觸,一筆一畫,雕龍鏤鳳般精描細皴,意境繁複卻又層次井然。山石皴染層次迭起,設色敷彩之典麗,層層積染之通透,神氣淋漓墨彩相彰。相較於遠山之素澹,近樹的飽滿明麗,更顯得渾穆華滋疏朗空靈,遠看近觀耐人尋味。
近期皴法頗有新意,他以行草流利的線條使轉入皴山石,用以凸顯光線明暗,使畫面融合協調:「這是文晞皴!」依他的語氣:「豈一個美字了得!」他說:「態度決定高度,氣度決定勝負,格局決定結局。
「立腳莫隨流俗轉,置身當與古人爭。」這樣的胸襟與氣魄,頗令人震撼!
他 如數家珍地,一卷卷展開,未完成的留白處,彷彿孕育無窮能量,引人入勝;靈感來時,筆下便醞釀無限可能。看他五日畫一石、十日畫一樹、經月才畫一山,每張 都精雕細琢,層層堆疊。一塊石頭,畫上一兩年也是常有的事,他說:「富春山居圖不也畫了13年!」他的創作,追求精細嚴謹,高古雅致,雖是山水,卻有廟堂 的精緻堂皇。
學術上
他認為初學隸書,若從曹全入手,易飄;久臨,則易致館閣體。張遷碑為八分中之傑出者,結體古拙,筆法方勁高 古,結構變化多端,體態樸茂遒美。初學以此碑入手,將事半功倍。然碑文中:「蠶月之務,不閉四門。臘正之祭,休囚歸賀。八月筭民,不煩於鄉。」文中「筭」 字,舊識為「算」字,文意不通。江兆申於壬申臨張遷八屏落款跋曰:「恐不能確」於是他便動手詳查,翻閱「隸辨」及「清代名家篆隸大字典」,遍查「算」字無 此寫法;乃地毯式一一蒐查竹部所有字型寫法,竟發現該字實為「策」字。
這一來,不但改正自古以來的錯誤解讀,也為「八月策民,不煩於鄉」作了最好的詮釋。「策,乃書教令於上,所以驅策諸下也。」漢代對農民的控制,主要是通過嚴格的戶籍管理實行, 八月驅策人民計算人口賦稅等事,絕非叨擾百姓麻煩鄉人。於是懸疑不決的千古疑案,終於拍板。
碑文中又有「晉陽珮瑋,西門帶弦。之句,典出韓非子。歷史系出身的他,乃動手加以檢正為「晉陽珮弦,西門帶瑋。
如此方合於史實。
生活的藝術家
石濤說:「墨非蒙養不靈,筆非生活不神。」在生生為本的創作精神下,「生活」是繪畫的崇高審美理想,要在墨海裡立定精神,要在筆鋒下決出生活,要畫得「生 活」,就要畫出生機勃發的生命力來。因此,對「生活」的追蹤,是畫家必修的功課。生活,絕非不食人間煙火者之悠悠忽忽,也絕非虛情假意者之欺世盜名;而是 劍及履及、敢愛敢恨、喜怒哀樂、有血有淚,能深刻入世而又能冷眼出離者。
年輕時即練就一身膽識,敢豪氣地標下會來,買他一皮箱剛下飛機的石頭!翫賞所至,眼界為開。他以收藏精美絕倫的文玩金石書畫墨硯為師,凡所經眼,莫不精雅,光老就曾笑稱:「韜暉書屋是小故宮。
把玩品賞間,他豪情地不吝分享同好,切磋琢磨;又能不執著擁有,去了舊的,換來新的。在一來一去之間,古玩與眼界、胸襟與境界,同步攀升。
他愛看電影,編導情節攝製手法,成為創作靈感的泉源。今年太乙廣告公司製作張光老得行政院文化獎紀錄片《戲筆行墨任自然》中,有一段訪問他的片段,製作小組錄製半個小時之久,他談笑風生唱作俱佳地自在編演,戲劇化的聲腔、表情,行雲流水,居然完全沒有NG。
他專心致志深入生活,他愛酒、愛美食,愛一切美的東西。中國文人大概沒有不愛酒的,文人得酒則文采陡增,酒得文人則韻味悠長。一部中國文學史,處處飄酒香。 有了酒,靈感與佳作就源源不絕。牆上「莫放春秋佳日過 最難風雨故人來。庚寅中秋之吉 文晞陳明貴酒後」吉日微酣揮毫,作品痛快淋漓,其來有自。他最愛李白的「將進酒」,說著說著,酒興一來,看看一旁剩下的半瓶好酒,又彎腰從桌下捧出30年 的單一純麥蘇格蘭威士忌來,他堅持新開一甁,以示滿滿的誠心,分別給我們一一斟上,也給自己滿滿的痛快,一邊淺酌低唱:「…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 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愉悅陶醉的古調,就在一軒月色滿室酒香中盪了開來。清雅喜樂的生活情致,喜上眉梢地邀月共飲,那樣的至情至性,絕對是識得酒中真意,才能唱得那麼隨興!那麼溫柔!那麼自在!牆上一對「詩酒琴棋客 風華雪月天」,這豈正是韜暉書屋最好的寫照!
12月16日到30日陳明貴先生
在孟焦畫坊展出,12月19日星期日的下午三時將舉行開幕茶會,這是2010的虎年壓軸,歡迎大家蒞臨觀賞細細品味。
中華民國書法教育學會副理事長 游美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