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鄉墨海樂優游----記一位多方面涉獵的書法志士

書鄉墨海樂優游----記一位多方面涉獵的書法志士


臺灣書壇蓬勃發展幾十年了,當前成就斐然的書法人才不少,或精於創作、或深於理論、或長於推廣、或善於教學、或諳於賞鑑……,可謂各擅勝場、雄峙一方,並力為書法大業的興衰存替盡一廂之願。在遍處北、中、南各地饒富 資歷與聲望的「名家」當中,以寫(創作)、展(個展、聯展)、教(教學、推廣)、論(學術、著述)、審(任公私比賽評審)、藏(書畫文玩收藏賞翫)、鑑 (識別真贋精粗)等多方面涉獵經營而有一定成果,前中華民國書法教育學會理事長蔡明讚老師可以算得上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蔡明讚老師別號適評,一九五六年生於臺灣省桃園縣,卒業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前省立臺北師專)、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四十學分班)。曾向黃 篤生、陳其銓、姜一涵、張光賓等前輩問學請教。七○年代初十五歲時入門習書,當時校園(臺北師專)習書風氣頗盛,跨年級所組織的「采芝書會」(成員十多 人)運作了很多年,在書藝切磋上起了不小作用,成員如詹吳法、連德森、黃志煌、張建富、陳和元、陳明德等,均持續在書法上經營而饒有成果。蔡老師於師專畢 業前夕(一九七六年六月)在學校舉辦習書回顧展時,各書體之臨寫已粗具規模。之後任教小學(後轉中學),暇時與墨潮、換鵝兩會十多成員交遊,廣泛涉獵、臨 摹歷代碑帖名蹟,惟以游藝心態領略筆情墨趣,當時許多同道兢兢於勤練書技而紛紛在獎賽中大放異彩,蔡老師並未積極於此。八○年代以後正逢書會接二連三成 立,展覽活動頻繁舉行,他參與了書法教育學會、現代書藝盟、鐵硯會、墨潮會、澹廬書會、弘道書藝等大小規模展覽的籌畫、布展、宣傳等事務,漸漸熟稔活動運 作。十餘年間傳統書法與現代書藝之研究、創作兩軌並進,一九八八年七月間他與陳明貴先生舉辦雙人展時即明顯呈現其新舊兼容、以古為新的書藝表現風貌。九○ 年代至今許多重要展覽,例如何創時傳統與實驗雙年展、國際現代書藝展、名家書法展……等均可見其以行、草、隸為主而具個人特色的作品;至於「現代書藝」也 有數十件結合現代藝術表現理念的作品登載於<藝術家月刊>、<書法藝術>、<書法教育>、<典藏月刊>、<墨潮會作品集>、<書韻>(期刊)、<一字 書>、<臺灣藝術經典大系──書法卷>……等書刊及一些展覽專輯中。
 
蔡老師執教中小學期間積極落實書法教學,初期投入兒童書法教育領域,後任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書法社指導老師(已逾二十年),並在書法教育學會、臺北市教師研 習中心、臺北市教育局等舉辦的書法教學研習班中擔任講座,且經常應邀作專題報告,如臺南大學碩士學分班、才藝師資研習班,中國書法學會高中國文教師書法研 習班,中華書道學會、中國標準草書學會等民間社團舉辦的書法講座,積累了不少教學經驗,二○○一年教職退休後正值社區大學開辦,遂持續任「書法賞析與習 作」課程講師,另兼文建會等書法社團指導,由於長期投注書法教學,對古典書技、書理的領悟時有所獲,是所謂「教學相長」也,故每能發出踏實的觀點而受到同 道、行家的看重。八○年代初蔡老師便開始撰述書法相關文字,由於在「國語日報」的專欄上撰寫認識書法及古代書法家介紹近百篇,蒐集爬梳各種書史資料不遺餘 力,也奠定了紮實的書法史認知,其後主編<書法教育>、<書法藝術>、蕙風堂碑帖叢書、指導出刊<書韻>等(共近兩百冊),他那理路清晰、文詞順暢的長文 或短篇,二十多年來是許多書法愛好者吸取相關資訊的來源之一。他的撰述範圍除了書法史、書法教育,也涵蓋中國畫、篆刻、文房收藏等,尤其是有關臺灣當代書 壇活動(二十餘篇)、書法家(逾五十篇)、現代書藝(二十餘篇)……幾方面有將近百篇的報導性及專論性文章,偌大書壇中善書法理論研究的學者不下數十人, 專注於當代書壇這一區塊者,蔡老師之論述在質、量上均有突出的表現。試看其長文,一.「臺灣書法四十年的回顧與展望」(二萬五千字)、二.「從一九四五年 以來中西藝術家的書法表現傾向看書法的創新」(二萬五千字)、三.「近代書學資料管窺」(二萬五千字)、四.「一九七○年以來國際書學研討會述要」(一萬 五千字)、五.「兒童書法教育現況探討」(一萬字)、六.「試析台灣書壇之人力結構與未來發展」(一萬字)、七.「當前書法發展態勢的觀察」(一萬五千 字)、八.「臺灣書法活動型態概述」(一萬五千字)、九.「當前臺灣書法創作方向」(一萬二千字)、十.「現代書藝中的書畫關係試探」(一萬二千字)、十 一.「臺灣現代書藝發展的回顧與前瞻」(一萬五千字)、十二.「臺灣現代書藝發展的評估」(一萬五千字)、十三.「試論臺灣現代書藝的創作內涵」(一萬五 千字)……等約有二十萬字,不難看出其對當代書法發展的關注與了解之深刻,蔡老師認為,這些文章或許缺乏學術論文的嚴謹,但對於記錄「臺灣書法」在某一層 面上應具芻蕘之功。

近十多年來,緣於蔡老師在寫、展、教、論方面的涉足與文章發表,一些競賽的評審工作就少不了他,如金鴻獎、金鵝獎、明 宗獎、磊翁盃、書法春秋大賽、全國春聯書法比賽、全國大專學生書法比賽、行天宮創意書法大賽、臺北縣美展、臺北市學生美展、全國勞工金輪獎書法比賽…… 等,由於評審參與,也使他對當前書法藝術創作的走向有了清楚的瞭解,結合各種環節的廣泛涉足,造就了他在臺灣書法學方面的專長,因而以一個中學教師躋身於 書法學者專家行列(受邀學術論文發表、評論、主持),這是他二、三十年來以游藝心情從事書法活動所始料未及。

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林 進忠教授稱許蔡老師為「書壇志士」是頗為允當的,打從書法教育學會自一九八○年成立以來,他就默默付出,擔任<書法藝術>、<書法教育專刊>、<會訊>、 <國際書法展暨迎春揮毫專輯>、<書法教學研習彙編>、<年度全國書法比賽專輯>……等的繁瑣編輯工作,自二○○二至二○○六的四年中膺選任理事長主持會 務,辦理國際書法展、交流、揮毫、座談,全國書法比賽,書法教育師資培育研習、學術論文研討會,率團赴韓、美、加參訪、交流、展覽……,大小細節無不策畫 周延,其中如「張光賓教授九十書畫展」(共三場)、書法教育學會廿五周年慶書論專題展、文房用品展、全國書法比賽優秀作品展……等,獲得各階層的認同嘉 勉。尤其與友會的密切互動和廣結書法人脈的作風,使學會的聲望與影響與日俱增,也讓後繼者充分掌握開創的契機。

綜觀蔡老師十五歲習書至今 三十餘年游心墨海的歷程,可見其多方面涉獵而累積的成果───近二百篇論述(逾百萬言)、已出版的<中國書法史新論>、<書法的趣味>、<國民小學書法一 至八冊>(與詹吳法、連德森合著),以及所編輯的近二百種書刊,數百件傳統與現代書藝作品,數百場各式活動參與……。除了這些蔡老師認為是業餘的活動記錄 之外,其實他也稱得上是一個優游於書鄉墨海的「玩家」者流,這種作風許是受到與他誼在師友的前輩書家黃篤生先生的影響,面對那些治絲益棼的繁瑣事務,在他 看來毫不以為苦,他愛與同道啜茗品酒、賞字論印、玩硯說石……,燕閒時在一室圖書、墨香縈繞、雅器摩挲裡消磨歲月,何等愜意。茲值蔡老師任教的北市信義社 區大學書法班(翰研會)舉辦習作展,遂應囑為之略作介紹,並祝該會大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