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第二十六屆(九十五年度)全國書法比賽
由中華民國書法教育學會、財團法人郭錫瑠先生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的第廿六屆(九十五年度)全國書法比賽,於十月十七日下午一點半於龍山國中活動中心經複評 評定各獎次,得獎名單刊布於「書法教育」第115期(95年11月號),並訂於11月26日星期日上午於龍山國中活動中心舉行頒獎典禮,得獎者由本會頒發 獎狀、獎品,以資獎勵。
本屆比賽採一次收件兩階段評審的方式,分初選及複評。初選由本會蔡明讚理事長、趙建霖副理事長、曹静琍副秘書長、游雅雯副秘書長、游美蘭副秘書長等 審慎比 評,務期沒有遺珠,選出入選獎、佳作獎及入闈複評者;再由本會敦聘書法專家及學者教授組成評審委員會進行複評,選出各組特優及優等獎,其餘入闈者則列為甲 等獎。
由於各組入闈複評件數多達三十至八十之多,書寫表現優良者落榜的情形就較能避免,這對參賽者的權益而言可得到較多的保障。初選階段為求來自各地區的作品盡 可能透過全面性的把關、參照,故由熟悉作業程序、長期操作比賽活動、參與評審工作的學會主事幹部擔任,其主要目的在力求公平、客觀,並適度鼓勵書法學習風 氣較不蓬勃的城鄊,因為完全委外評選,往往造成某幾個地區缺少獎額、得不到鼓勵的現象。當然,每一種評選方式可能都有若干漏洞,要求百分之百滿意是極其困 難的,但本會嚴格評選工作,力求公平公正,多獎額、重鼓勵、蓬勃學書風氣、提升書法藝術水準的基調與理想是每一屆比賽活動的初衷與長期堅持。
本會敦聘的五位評審委員分別是世新大學薛平南教授、淡江大學王仁鈞教授、前文建會陳坤一參事、名書法家徐永進先生、書法教育學會秘書長龍山國中鄭秀琴校長。五位評審都是學有專精立場超然的專家,在評審前一天的下午才電話敦請擔任評審工作,雖然對這五位可敬的評審委員來說,未能及早禮聘,顯得時間緊迫禮數 不周,幸好他們都能諒解主辦單位的用心而鄭重應允出席評審。學會在比賽簡章上未列岀評審委員名單,乃在明示絕無派系門戶之見、也絕無公器私用之心,以杜絕 不必要的揣想以及可能的弊端,或可較事先公佈評審委員名單的方式理想。評審委員們在龍山國中活動中心寬大安靜的空間,對條陳於地板上的參賽作品反覆再三的 仔細端詳、專注認真的比較推敲,他們的敬業態度以及大家風範獲得所有工作人員一致的欽服。
貳、本屆全國書法比賽的特色
一、全國性
有別於各縣市、各地區之地方性比賽,這次全國性書法比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賽者報名參加共襄盛舉。由於中部、北部展覽場所較多、展風較盛,書法比賽常有所 謂中北部觀點,這次南部地區書法教師有志一同鼓勵學生參賽,如屏東、高雄、雲林挾人海戰術集體報名,企圖囊括較多獎額,攻佔全國性比賽出線機會。
二、參賽者涵蓋老中青少各年齡層
學書不分年齡、性別或階級,只要喜歡,隨時可以研墨習字、參加比賽,甚至影響週遭親朋造成風氣。此次比賽,參賽者涵蓋老中青少各年齡層,只要家中有好之 者,必然書香滿溢,生活品質與格調便見不同;尤其祖孫三代或親子二代一起報名參賽,在經驗學識的傳承以及家庭氣氛之培養更見溫馨親情,至於比賽結果無論得 不得獎或得的是什麼獎,都十分可喜。
三、比賽公平性、評審客觀性
本會所辦全國書法比賽長久以來堅守公正、公平、公開、公信的傳統,以正面、積極、熱心的形象獲得書法愛好者的支持,所以本會自民國90年首開收費報名參賽 之風以來,比賽雖然採取收費報名的方式,獎金、獎品又不如其他性質相同的比賽來得豐厚,在書法市場逐漸衰微、書法學習人口日漸縮減的今日,仍然吸引近二千 件作品參賽,可見本會所施行的獎賽辦法已普遍為一般書法愛好者所肯定。
四、歷史悠久
國內大大小小不同性質的書法比賽為數甚多,即使只是全國性的比賽,公辦、民辦一年到頭總有幾十個,我們常可在報章雜誌上看到書法比賽簡章標榜「第一屆…… 書法比賽」,彷彿雨後春筍般不斷的有新的活動生氣蓬勃的展開。本會主辦的年度全國性書法比賽自民國七十年至今歷時二十六年,每年到了這個時節,仿若與書法 同好有個默契,年年舉辦從未間斷。本會除了從書法教育的觀點推動書法研習風氣,也因為獎額多受獎者眾,鼓勵大家學習書法的興趣,有許多書法愛好者從小參加 比賽,可以說是隨著全國書法比賽長大,練就一身本事成為了書壇新秀。
五、獎額較一般為多
一般比賽的獎額大多是各組分別頒發一、二、三獎各一名;或是第一名一名,第二名二名,第三名三名;另錄優選、佳作若干名。本會所辦比賽不只分組較多,各組獎額也較多,每組特優五至十名,優等十至二十名,甲等、佳作則不限名額。名列優選者計有初小組30名、高小組30名、國中組30名、高中組(含高職及五專 前三年)15名、大專組15名、社會組25名、長青組15名、創意組8名以及親子組共計168名,獎額之豐富向來是其他比賽所難相比的。
六、站在書法教育的立場
比賽有得有失,不可能人人有獎。大賽大獎獎金優渥,吸引高層次寫家參與;有些獎賽僧多粥少,造就少數實力派寫手成為眾人矚目的明星,卻難免打擊一般為數較 多的參賽者學習的士氣,尤其現在電腦已晉升為現代人必備語言,學童花在電腦學習與應用的心力已大量佔據其課外活動的時間,在各項課外活動的學習之外能夠有 心學習書法已很不容易,若是不斷在書法學習的路上遭受挫折,勢必降低學習興趣,也恐將因此而減少學習人口。站在書法教育的立場,為鼓勵滋長學習興趣,比賽 獎項不列前三名,而增加特優及優等獎額,期以較多獎額大賚天下寫家俱歡顏。
本屆入闈複評者有三張落款處沒有鈐印的作品,分別是創意組、高中組和高小組。創意組參賽者資格限定為大專以上始得參加,年齡已在大專組之上,應已具備落款 用印常識而未落款鈐印,無論理由為何,理當嚴格要求而視之為未完成作品;高中組參賽者習字已有一段時間,應該鈐印而未鈐印,顯有疏漏,故雖得獎亦予以降等 一級;高小組有一件楷書作品寫來十分工整佈局亦佳,因年紀較小經驗較少,或因遺漏或因尚未刻有自己專屬的印章,所以雖未蓋章,站在書法教育的立場仍給予機 會。
本比賽設有「指導老師獎」,以鼓勵熱心推動並實際從事書法教育而著有佳績者。屏東、雲林、彰化、苗栗都有指導老師熱烈響應,高雄某位老師送件數高達一百多件,不但熱心書法教育筆耕墨耘指導學生,並統一報名送件參賽,本會將頒贈指導老師獎狀、獎金以示敬意。
七、出版專輯作為紀錄並資紀念
本會歷來舉辦比賽活動有一優良傳統,即是將優勝作品編印專輯公諸於世,一來足以藉此證明比賽活動及審查方式之公正、公平、公開、公信堪受檢驗;二來為此活 動留下文字、照片及作品以為歷史紀錄,提供後人觀察、追蹤、研究之素材,亦足見證時代書法風氣、風格與風貌;三則提供書法愛好者及各縣市各級學校、團體做 為有關書體、形式、內容之參考;四則留予參賽者作為寶貴的紀念。
八、傳統書法與現代書藝並重
本會一向傳統書法與現代書藝並重,故有創意組之設立。創意組的參賽資格限定為大專以上,期望每一參賽作品皆奠基在傳統書法的基礎上,能厚植實力而不受限於 傳統框囿,在書法創作的高度與廣度有所發揮。為了兼顧傳統與創新,所以對參賽作品之佈局、章法、解讀、辨識上並未予以諸多限制,只強調創意組之內容、體裁 不限,但須與一般書法之表現形式、風貌有顯著不同,在傳統基礎上脫胎換骨突破創新。無論傳統書法或現代書藝,雖形式有別,並不因此改變美的基本因素,線條 美之展現仍是書法美學裡最重要的依據。
九、有意義的頒獎典禮
本會一向主張書法比賽的目的不只是得獎,比賽的意義更在以書會友,藉此機會觀摩切磋以促使書藝精益求精,分享書法意境習書心得,創造正面積極而健康的學習環境。
這次全國書法比賽在多方考量下不採現場決賽的方式,而決定辦一個有意義的頒獎活動。在頒獎活動中,除了眾人期待的重頭戲──頒獎典禮之外,還安排了簡英智 教授「碑帖欣賞」的專題演講,並聘請十位名家連同本會理監事中知名書家作現場示範揮毫。參與這次頒獎活動不但可以耳聽專家傾曩相授,目睹名家現場揮毫,還 可以有機會摸彩獲得名家墨寶,機會十分難得,屆時勢將掀起本屆比賽活動的高潮。
貳、沒有現場揮毫的比賽
決賽應否現場揮毫以決勝負,應屬見仁見智。決賽時現場揮毫有其優點,也有其缺點,優點是所有參賽者在同樣的時空環境下公平競爭,不至於有造假代筆的現象;缺點則是勞師動眾舟車勞頓,對主辦單位及參賽者多有不便,尤其遠道來賽身心適應都需調整,人力、財力耗費也較大。
運動競技場上有些運動員是比賽型的選手,比賽時觀眾越多、氣氛越緊張,他越是能發揮潛力亮麗演出;但是書法這精緻的藝術需要沉澱心靈安定思慮,絕少比賽型 的選手。書法的功力在用筆純熟筆勢靈動勁健有力精到傳神,每一點劃都落得恰到好處,在受限的時間裡、陌生的環境中、緊張的氣氛下,又要考慮臨場狀況和字體 因素,比賽時現場書寫的作品要能展現藝術層面的高度,其實並不容易。通常拿到題目之後,一方面要選題,又要選體,要安排佈局、章法,還得顧及筆法和神采; 一方面又有時間的考慮和競爭對手的壓力,心情難免緊張無法好整以暇充分思考,只能以既定、習慣的模式四平八穩力求面面俱到,以求評審委員之青睞,能否在創 意與個性的宣發上充分表現,實在是一個問題。
寫字如果是為了興趣或修身養性,大可以輕鬆自在樂在其中俗慮盡消寵辱皆忘,因此下筆便可因勢利導變通自如,收放之間隨心所欲無掛無礙,縱有一筆誤差也能加 以善救扭轉乾坤。但是參加比賽若是志在必得,就很難輕鬆愉快,評審委員好惡取捨的價值觀決定作品的高下,一有投合逢迎便會影響筆意趣味,因此賽場作品較難 忠於自己,格調也較不易高古。
去年第廿五屆因採取現場決賽方式,交通及住宿問題等諸多不便困擾遠地參賽者,所以報名參賽件數較前第廿四屆銳減將近千件。今年為維持較多獎額以達到鼓勵書 法愛好者踴躍參與,恢復原先採取一次收件兩階段評審不辦現場揮毫決賽的方式,鼓勵更多人參賽以維持書法學習的蓬勃風氣。
或許有人會擔心書法比賽少了現場揮毫,便少了緊張刺激的臨場感,不是眼見為憑便易生弊端。例如此次某一初小組作品的落款便引起許多話題,該參賽者為國小一 年級生,楷書正文之後為行書落款,仔細端詳,便可發現運筆流暢間架停勻,控筆能力超乎水準,絕非初小一年級生正常的大肌肉、小肌肉的生理發展所能勝任,視 其筆力恐非臨寫所能,應是他人捉刀代筆或是形摹的結果,評審委員一看便知。
若是現場揮毫,恐怕還得驗證身分,否則難保不會出現槍手;即使是本尊現身,也常見指導老師的筆跡如影隨形歷歷在目,參賽者隨身夾帶小抄或臨、或摹不一而 足,同一書風的落款,一眼望去便知某數件作品皆岀自同一師門或甚至同一人之手。有時初賽入選,決賽當天參賽者卻缺席,此皆多半事出有因。當場揮毫一決勝 負,或能減少部分問題,卻難杜絕所有弊端。站在人性的出發點來看,無論是否現場揮毫,主辦單位聘請大公無私客觀公正仔細嚴明敬業專業的評審委員以昭公信, 才是防微杜漸唯一途徑。
參、全國性比賽概況
書法比賽的種類很多,有國際性、全國性、地區性、身分限制型(中央機關、全國青年、兒童、軍人、教師等等不一而足)。全國性的比賽依主辦單位及其性質之異又有所不同:
一、公辦比賽
公辦比賽如台灣省美展、全國美展、國軍文藝金像獎、語文競賽等,由教育部、國防部、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財政部賦稅署、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國父紀念 館、社會教育館、臺灣省政府文教組、教育局、文化局等主辦的各項比賽,獎金獎額豐厚、人力資源充沛、較具有公信力,其中以由教育部主辦、國立臺灣藝術教育 館承辦之全國美展,每三年舉辦一次,為國內公辦大型美展歷史最悠久者。
二、民間團體
民間團體舉辦書法比賽者甚多,有書法團體、公益團體及各大廟宇:
1. 書法團體如中華民國書法教育學會、中華書道學會、中華民國書學會、台南縣書法學會等。
2. 公益團體如台灣區毛筆同業公會、財團法人金鴻兒童文教基金會、財團法人帝寶教育基金會等。
3. 廟宇如行天宮、台中清水紫雲巖、台南永安天文宮、慈龍寺、仁化振坤宮等。無論是公辦或民間團體,這些單位又出錢又岀力,撐起書法一片天來。
各項比賽所訴求的對象與性質稍有不同,正如金字塔的堆疊,有些比賽吸引普羅大眾,要能廣大要能多,對提倡推廣書法活動卓有貢獻;有些屬於層次較高、水準較 齊的比賽,培養出許多書法精英,此類得獎者為書壇所肯定受人敬重,因此多半名利雙收,在各地方書法活動的角色扮演上能有著力點,對書法活動的推行和書法風 氣的推廣、書法教學的招生都能有所助益;還有一些比賽的對象則針對頂尖的書法家如國家文藝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等屬於「終身成 就獎」型,對有傑出成就的書法家給予肯定,對這個時代的書風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全國性書法比賽概況表
各單位舉辦的全國性書法比賽在性質、時間各方面難免重疊,其中較具特色的是國立臺南社會教育館所主辦的「全國學生美術比賽」,明定「各類作品以創作為主, 不得臨摹,如經檢舉為臨摹、抄襲或係他人加筆之作品,不予評選,並做適當之處分」、「國小及國中各組採現場比賽方式,高中職及大專各組則採送件方式比 賽」。主辦單位對臨摹之作態度明確,現場揮毫決賽或一次送件的比賽方式視對象之異而有不同應對措施,可謂具有創意。
肆、幾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一、經費拮据
由於政府經費拮据,非民生必需的文化教育預算被刪減,各單位申請補助較前不易,藝文活動不是停辦就是延辦,獎金額度的降低屢見不鮮,主辦單位在無以為繼的 狀況下硬撐,書法教學人口及市場萎縮的現象隨著經濟不景氣而日漸蕭條。國防部所主辦的「國軍文藝金像獎」今年已經停辦,明年「全國語文競賽」可能叫停,已辦了一甲子的「全省美展」猶不知何去何從,這一切都因為缺錢。
某些月份似乎比賽較多,寫家東征西討應付不暇,看起來似乎書法景氣大好一片蓬勃發展景象,實則幾乎是同一群參賽者周旋在幾個賽場中,忙得不亦樂乎。近兩年 幾乎各個全國性的比賽在報名件數上都有今不如昔之嘆,過去「南瀛獎」參展作品都在2千件左右,今年僅有6百件,這真是一大警訊。本會所辦第一屆參賽件數有 五、六千件,數年前也還有三千件,這兩三年還能維持一兩千件已屬不易。
如何提倡書法藝術提昇文化水準以涵養更多書法愛好人口,在政府文教預算日漸縮減經費不足的今日,各縣市、各地方都舉辦全國性書法比賽,分散資源小本經營, 其實重複舉辦反而有資源浪費之虞。如何整合資源充分利用作有效的規劃,有心人士不能不思考此一嚴肅的課題,若非要等到書法人口大幅銳減才亡羊補牢亟謀補 救,恐怕緩不濟急事倍功半矣。
二、等待真正具有影響力的高層
上有好之者下必甚焉,君不見楚王愛細腰的效應乎?環視國內各界有影響力的高層,從政界、商界、影視圈、廣告界、社會名流……,不是面目俗庸終日政爭便是名 牌服飾名錶背包,肉食者鄙無視自己的道德文化責任而隨波逐流,能知樹木樹人需歷時久遠方能見功的高瞻遠矚者少,能雅好書法、藝術者實鳳毛麟角。
日前在一個女書家聚會揮毫場合,見到韓國外交官夫人李美淑氣質優雅親和力十足,私底下雖也曾見其調皮吐舌靦腆玩笑的一面,但是喜愛書法熱心公眾事務優雅大 方形象良好,能親身參與書法活動並提倡書法文化,不禁令人省思台灣有影響力的達官政要社會名流或是他們的另一半都到哪裡去了?都作何消遣去了?若是台灣也有政商名流具有書法底子或喜歡書法氣質優雅,只要她登高一呼號召親朋,必能一呼百應影響貴夫人及其週遭人物親近書法喜愛書法,藉書法文化提昇個人氣質、社會文化,扭轉世俗功利膚淺貧瘠一味追求名牌虛飾的社會價值觀念。然而,書法界具真正影響力的領導人物何時才能產生?這個現象何時才能改善?我們的高層何時 才能行有餘力注意到這個嚴重的問題?
三、事前規劃
要籌辦一個比賽實在不容易,從規劃到舉辦,主其事者要秉公無私,要人手、要經費、要經驗、要氣魄、要辦事能力。但是,就算樣樣俱全,也不見得能夠辦得盡善 盡美,最容易出現雜音的便是比賽的公平性問題。有時主辦者自信於理無缺,卻總有不同的聲音。因此事前的規劃便得力求完善,方能將問題減到最低。例如:
(一)、報名簡章
每場評審的觀點不同,書法主觀的審美又無法避免,所以報名簡章宜事先公佈評審標準,創意、體勢、筆法、結構、神韻、墨色、技法、章法、格調、線條、氣勢、正確性(如錯字、漏字)……….各部分所佔的比例多寡可各依比賽性質而定,客觀標準既已事先公佈,參賽者自有所依循。
(二)、落款部份
落款是一幅作品不可或缺的必備要項,很多人正文寫得好,落款可能就差了一點,作品的好壞,落款佔了很大的部份,少了落款便不是一幅完整的作品,但是為了防 杜弊端,評審時不妨先遮去姓名款、書齋及雅號以利評審作業;或只落年月日期款,詩、詞作者名號、題目或詞牌,不落姓名款、書齋、雅號。
(三)、比賽公平性、評審客觀性
評審委員之聘請應以具公信力之書家、教授,未開班授徒者為宜;若有開班授課而學生中有人參賽者,為顧及清譽宜採自動迴避原則。評審委員名單不宜事先公佈, 以免參賽者揣摩上意投其所好而窄化書寫風格,影響所至甚至扭曲時代書寫風貌。不事先公佈名單還有一個好處,可避免私相授受瓜田李下之嫌,對大部分愛惜羽毛 的評審委員來說,多了具有過濾作用的保護層。
評審委員的人數宜多不宜少,每個人都有公正的一票,七位、九位甚至更多,便可降低人為操控,有較大的公信力,雖然看似必須支出較多評審費,其實卻可賺到更 多公平、公正、公開與公信。譬如體操、舞蹈、國標舞、健美、溜冰、滑雪、跳水 水舞、單槓、雙槓、太極拳.………..各項國際性比賽,除了制定嚴謹的規則,使評審委員在評審的過程中不受其他評審影響而能獨立評分之外,並將各評審分數 之最高分及最低分剔除之後再予以統計平均分數,這便需要有較多的評審委員,才能取得較獨立客觀且具有公信的評分,如此,誰也不願意成為被剔除評分而以後失 去評審資格不再被續聘且受議論的那一位,客觀與公正在主觀性藝術項目的評審才有可能。
(四)、現場揮毫的題目:最好由命題者彌封、列印,專人負責。
事前的規劃宜盡人事,方能將問題減到最低。
四、獎賽體流行書風的產生
宋真宗趙恆在《勵學篇》中有云:「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有些比賽因為沒獎金或獎金較少,不易吸引某些好手參加角逐,這在社會組尤其明顯;某些大獎則高手雲集,僧多粥少。有些 眾所矚目的大獎獎金驚人,因此在比賽中勇奪大獎便有如影隨形的光環,就像是身分地位的印記,能力與榮耀的證明。目前台灣的比賽未分級數或段位,大獎小獎都 是獎,能得獎就是一種肯定,有的幸運兒在第一次參賽就獲獎,以後滿腦子想的就會是「怎麼寫才有機會獲獎」,因此比賽領導學習,如何得獎竟變成一門學問,獎 賽體於焉產生。
所謂獎賽體,非指一體,乃指比賽作品於形式、內容、造型、行氣、章法、佈局多有雷同,被公認為美的同一形式書風一再被複製、不斷再出現。美則美矣,同質性 高,具原創性令人一新耳目者少矣。台灣地區幾十年來書法的發展形成有別於海峽對岸的地域書風,於楷書方面,1950至1970年間先是顏、柳盛行,繼則 歐、褚為主,1990至今鍾王智永則歷久不衰。篆、隸則自50年代、60年代多以臨摹兩周金文、秦漢篆隸為主;到80年代清人篆、隸風行,北碑崛起,又是 一代風騷興替;至於楚秦漢簡帛文物出土古文字受人重視,甚至蔚為風尚,明、清個性化行草書風盛行,已成賽場主流。
歷來得獎寫家今已成書壇中堅,輾轉塑造而蔓延的獎賽流行書風大行其道,迥異於先前的師門流派傳承書風,儼然已成為台灣書法的創作主流。參賽者捕捉其關愛的 眼神,造成一窩風的模仿流行書風,雖然得獎,作品卻缺少個性表現及原發創意,尤其賽場口耳相傳轉益多師干名投謁博採眾家便捷有效之說,對書法文化之推展不 惟無助,對習書風氣更難免造成負面影響。
伍、結論
書法比賽是為了提倡推廣書法文化而辦,希望選出優秀的寫家寫出時代的風貌,也寫出代代衍遞的薪傳。能夠參賽在能力、水準上都已被肯定,但比賽目的不只是得 獎,而更是在發揚書法藝術,貼近書法文化,體悟書法之美,而能以書會友觀摩競技分享意境。一個活動能號召許多人的參與、喜愛、關注,願意為書法界的大我奉 獻心力,也為提昇小我的造詣盡心盡力,這個活動才算克竟其功。
如果受限於經費,又無法盡掃人為因素以達公平客觀原則,或許由主辦單位策劃大規模有水準的主題式展覽來代替比賽,訂出主題,限題、限時繳交作品,屆時佳作 共聚一堂,各方好手可以互相觀摩切磋,每個人都是評審,心中都各有一把尺,那麼虛心請益溝通較勁,揖讓而升下而飲的君子之爭或會是另一番局面!而藉此舉辦 演講、座談或學術研討,可激發百家爭鳴創意勃發,紮根也可更為穩實,書家也可藉此自我修練擷長補短以達盡善盡美的理想。
書法是感性的創作方式,得獎與否不具絕對客觀意義,沒得獎並非寫得不好,而代表還有其他的成長空間,仍可繼續努力;得獎者獲得肯定,仍可百尺竿頭更精益求 精。姜一涵先生望眾藝林,他在某次評審感言中有句話說得好:「謹代表全體評審委員向得獎者、入選者以及落選者恭喜!加油!落選者更值得恭喜!因為你的成 就,不會受到『獎』所限!」每個人都在比賽活動中汲取所需各有所得,找到為書法文化之大我貢獻心力及小我努力提升之路,當是書法比賽的最大意義。